據《經濟參考報衛生》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3個省份公佈瞭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其中基準線平均在12%左右,這一水平相比去年有明顯下降。 據悉,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它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佈食品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指導線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可作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的參考依據。 在已發佈工資指導線的23個省份中,河南和新疆的基準線最高,均為15%。基準線最低的廣東省為9%,比去年的10.5%下降1.5個百分點,是目前唯一基準線低於10%的地區。 值得註意的是,寧夏、山東、山西、新疆、廣西等地工資指導線比上一年度均有衛生所下調。如寧夏工資增長基準線由2013年的15%降至今年的13%,廣西由13%降至12%。23個省份的基準線平均值也因此降至12%左右。回顧2013年,全國有17個地區制定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普遍在14安全%左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劉學民認為,各地政府在制定工資指導線時主要依據經濟增長、勞動生產率、物價上漲等因素,同時也綜合考慮失業、勞動力市場價格、人工成本等相關因素。2014年多地均下調工資指導線,反映瞭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各地普遍出現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用工成本上升且利潤空間縮小的現實情況。 同時,工資指導線能夠引導勞動者對工資增長形成一個正確的、合理的心理預期,並對工資集體協商提供借鑒。“工資指導線可以作為工資集體協商中勞資雙方協商的重要參考依據,”專傢認為,合理確定的工資增長幅度指導線,有助於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按照相關規定,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應包括工資分配制度,工資標準和分配形式,年度和月平均工資水平,福利和調整幅度及調整辦法,津貼、補貼標準和獎金等分配辦法,加班加點工資基數標準,工資支付辦法和時間等事項。 食品 |